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辦理過程:
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辦理過程,公司下設的5個專業檢測鑒定中心之一,主要從事建筑物結構實體檢測、建筑物結構性鑒定、鋼結構與程測試與監測等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目前我所有專業人才34名,其中專家教授顧問3名,博士后1名,博士1名,碩士6名,5名,工程師15名,各類檢測設備51余臺(套),具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自1984年廣東省建委與省技術監督局聯合發文在本單位成立“廣東省程質量檢測中心站”起,深圳市房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就率先在省內開展建筑物結構檢測與鑒定的專業技術工作,是省內*專業開展建筑物安全鑒定的機構之一,同時也是廣東省工程質量安全監督檢測總站第三檢測部的主要組建機構。本中心先后承擔大量重點工程的結構檢測與監測任務,解決大批工程結構上的疑難雜癥,為社會、政府、業主及時處理了大量技術難題,并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長期的實踐與研究,大量的工程經驗,造就本所在結構檢測、房屋鑒定及施工監測等方面在省內的權威地位。
一、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辦理過程——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實例:
某工業廠房,為六層框架結構。混凝土設計等級為C30,鋼筋為II 級鋼或I 級鋼。柱截面尺寸400×700mm,梁尺寸為300×800mm,次梁250×500mm,建筑面積為37800m2,基礎處理為混凝土灌注樁。2008年建成投入使用。使用至2009 年時發現5、6 層框架梁端距離柱子1.5m 左右及梁中部跨中區域出現了很寬、較長的斜裂縫和垂直裂縫。經現場用讀數顯微鏡檢測。斜裂縫寬度為1.25mm,跨中垂直裂縫寬度為O.3mm,斜裂縫長度超過1/2 梁高,傾斜角為30~50°左右,危及到結構的性。2016年8 月有關專家對此結構的梁和柱子進行了全面檢測,查明了框架梁產生裂縫的原因,確定了結構的受損情況,為結構修復和加固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在對其性分析的基礎上,20017 年對現有結構物提出了加固設計修復方案,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檢測結果
檢測結果表明,框架柱幾何尺寸存在偏差,沿跨度方向鑿去抹面層后的截面寬度與原設計尺寸偏小20——30mm?,F有混凝土強度不滿足設計強度C30的要求。采用超聲回彈及拉拔綜合檢測方法。經測,6 根梁和8 根柱的混凝土強度在18~23Mpa,其數值比較分散,特別是框架梁的檢測結果,6 根梁中有4 根不滿足設計強度??辜艄拷铋g距偏差較大,用手輪切割機在裂縫區段沿梁跨方向切割混凝土保護層,箍筋間距比原設計偏大30%左右。受力主筋位置與原設計誤差不大。采用讀數顯微鏡和放大鏡讀取的裂縫寬度在0.3~2.44mm 之間???/span>
中裂縫寬度相對較小.一般在0.1~0.3m 范圍,而距梁端1~2m 區段斜裂縫寬度多在0.3mm以上,傾角在30~50°之間,部分裂縫已經貫通梁截面,且梁腹部裂縫*寬。另外,從調查施工記錄發現:原設計采用正規水泥廠425#水泥,而施工中隨意改用本地小廠生產的425#水泥,從原始施工記錄中查得上部結構5~6 層框架梁、柱混凝土強度結果在18~23MPa 內,低于《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1]所規定的混凝土強度設計
旌工配制的強度24MPa 以上的要求。
2.2 框架結構的性分析
設備與荷載由廠方提供,其它荷載取值按現行規范標準,材料強度的標準值采用實測值,并按標準規定取值,配筋以現場調查為準,框架結構梁、柱尺寸采用實測值。通過計算表明,第5、6 層框架梁在彎剪區段(斜裂縫區段)抗剪能力嚴重不足,梁裂縫寬度不能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梁跨中抗彎能力不足,柱抗彎、抗剪承載力基本滿足要求,但程度偏低。經計算和調查分析,其一是施工過程中隨意更換水泥廠家,施工混凝土配制強度不滿足設計要求強度,施工質量差是導致抗彎抗剪承載力不足,裂縫過寬過長和過早的重要原因。其二是截面尺寸偏差(偏小)5%左右,彎剪區箍筋間距偏大30%,也是導致梁截面抗剪承載力不足,發生較大裂縫的重要因素,針對以上兩大問題,為保證結構的性,必須要對現結構進行補強加固和修復。
二、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辦理過程——對房屋裂縫的分析與檢測
房屋裂縫產生的原因主要由混凝土結構造成。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度失衡是導致墻面或基體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大體積混凝土在澆筑的過程中會產生水化熱現象,內部溫度高于外部溫度。當內部溫度與外部溫度的差值達到一定的程度時,處于里層的混凝土會產生壓應力,處于外層的混凝土由于散熱較快或受自然界氣溫的影響產生拉應力,混凝土墻面由于受到內部的壓應力和外部拉應力的影響出現裂縫。此外,混凝土墻面水分散失也是導致墻體裂縫的原因。由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未及時加蓋保護膜,混凝土內部的水分散失速度超過墻體凝固的速度,墻體產生拉應力出現收縮裂縫。裂縫問題不僅影響建筑物外觀的審美價值,更在一定程度上對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輕者造成經濟損失,重者危及人們的生命安全。
對房屋裂縫的檢測需要查明裂縫的各類參數。在進行房屋結構安全鑒定的過程中,應明確房屋的結構性裂縫不僅對房屋的表面結構受力狀況造成影響,更對房屋結構的使用壽命產生威脅。通常情況下,房屋結構的裂縫寬度越大,隱藏在混凝土內部的鋼結構越容易受到腐蝕和銹化,其砌體結構更容易發生傾斜或倒塌,嚴重影響房屋的安全。若裂縫是橫向發展的,則會在影響房屋的美觀程度上占據較大比例,若裂縫是縱向發展的,則該裂縫在影響墻體美觀性的同時,還對墻體的使用性能造成影響。眾所周知,房屋的墻體由鋼筋混凝土結構制成,其使用性能為遮風避雨。鋼筋混凝土結構完好無損時,能對風雨起到較好的遮蔽功能。若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破損情況,則會影響房屋的使用性能。
因此,對房屋結構進行安全鑒定的過程中,針對裂縫問題的基礎檢測方案的確定分為三步:步,確定房屋結構安全鑒定的范圍;第二步,弄清裂縫出現的原因;第三步,對裂縫進行基礎的安全鑒定。
三、樓板開裂安全檢測鑒定報告辦理過程——裂縫深度檢測、表面損傷層檢測:
裂縫深度檢測可采用鑿開法或鉆孔取芯法直接觀測,當裂縫較深時宜用超聲波法。采用鑿開法檢查前,先向縫中注入有色墨水,則易于辨認細微裂縫。超聲波檢測裂縫深度有三種方法,即平測法、斜測法和鉆孔測試法。
平測法又稱單面平測法適用于結構的裂縫部位只有一個可測表面的情況,如地下室外墻板、路面或大體積結構等,且估計裂縫深度不大于500mm。檢測時先將發、收探頭對稱置于裂縫的兩側。
先在混凝土的無縫處測定該混凝土平測時的聲波速度。將T、R 換能器分別置于裂縫附近有代表性的、質量均勻的混凝土, 取100、150、200mm、……分別讀取聲時值,同時觀察首波相位的變化,以距離為橫坐標,時間為縱坐標,將數據點繪在坐標紙上(如圖2-10)。如被測處的混凝土質量均勻、無缺陷,則各點應大致在一條直線上。按圖形計算出這條直線的斜率,即為超聲波在該處混凝土中的傳播速度。
將發、收換能器置于混凝土表面裂縫的兩側,并以裂縫為軸線相對稱,即換能器中心的連續垂直于裂縫的走向。取100mm、150、200mm、……等,改變換能器之間的距離。在不同距離測讀超聲波傳播時間 、并計算出超聲波傳播的實際距離 。
斜測法適用于結構的裂縫部位具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可測表面的情況,如梁、柱構件。檢測時將發、收探頭分別置于結構的兩個表面,且兩個探頭的軸線不重合,采取多點檢測的方法,保持發、收探頭的連線等長度,記錄各測點接收波形的幅值或頻率。
若探頭的連線通過裂縫,超聲波在裂縫界面上產生較大的衰減,幅值和頻率比不通過裂縫時有明顯的降低,據此可判定裂縫的深度及是否貫通。
鉆孔測試法適用于大體積混凝土中裂縫較深,或超聲波功率較小接收到的信號微弱的情況。在裂縫兩側鉆孔(如圖2-13),孔徑比探頭直徑大5~10mm,孔距宜為2000mm。測試前向孔中注滿清水作為耦合劑,然后將接收和發射探頭分別置于裂縫兩側的孔中,以相同高程等間距自上而下同步移動,逐點讀取波幅和深度。繪制深度-波幅曲線(如圖2-14),當波幅達到并基本穩定時的對應深度,便是裂縫深度。
表面損傷層檢測
混凝土表面損傷的主要原因有火災、凍害及化學腐蝕。這些傷害都是由表及里地進行,損傷程度外重內輕,損傷層混凝土的強度顯著降低,甚至完全喪失。損傷深度是結構鑒定加固的重要依據。
混凝土損傷層簡易的檢測方法是鑿開或鉆芯觀察,從顏色和強度的區別可判別損傷層的深度,如火傷混凝土呈粉紅色。恒壓鉆進法也常有效,在恒壓下等速沖擊鉆鉆入混凝土,根據鉆進速度或鉆入阻力確定混凝土的內在質量。另外還有超聲波法。超聲波在損傷混凝土中的波速小于在未損傷混凝土中。檢測時,將兩個探頭置于損傷層表面,一個保持位置不動,另一個逐點移位(如圖2-17),每次移動距離不宜大于100mm,讀取不同傳播路徑的聲速值,繪制出“時-距”直角坐標圖,“時-距”圖為折線,其斜率分別為損傷層和未損傷層中的波速。折點的物理意義在于,完全沿損傷層的傳播時間與穿透損傷層并沿未損傷混凝土傳播的時間相等,由不同傳播路徑而聲時相等的條件,可建立方程,解得損傷深度。
http://www.bjtex.net